首页

SM女王网站

时间:2025-05-23 10:10:18 作者:教育部:拟同意设置32所本科高等学校 浏览量:87285

  中新网南昌10月3日电 题:“边玩边学”成假期亲子游新常态

  中新网记者 吴鹏泉

  让六岁女儿知道大米的由来,是江西“90后”妈妈周娜国庆假期给自己定的任务。站在稻田边,看着女儿双手抚摸低垂的稻穗,她赶紧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个画面。

  周娜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儿鲜有机会接触农作物,“这次国庆回老家,让她亲身感受下大米种植。”

  国庆黄金周历来是亲子游市场的“高光时刻”。“十一”假期,有很多像周娜一样的年轻家长,热衷让孩子“边玩边学”,“教育+旅游”成新常态。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带着孩子逛博物馆、体验自然课堂、尝试各类农活等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选项。

  31岁的何菁将旅途视为家庭教育的“第二课堂”。“旅行能让孩子开阔眼界、扩充知识。”今年国庆假期,她带着儿子去了“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相信看了婺源‘晒秋’,会对他写秋天的作文有帮助。”

  金秋十月,赏秋无疑是国庆假期的关键词之一。根据美团数据,国庆期间自然景观类景区的预订占比高达近三成,成为家庭游客的首选。

10月2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江西南昌市铜源峡景区游玩。受访者 供图

  “国庆假期,我们景区预计每天游客量约3000人次,大部分是家庭游客。”江西南昌市铜源峡景区运营负责人韩高长说。

  江西“Z世代”妈妈吴云燕钟情在假期“逃离城市”。“十一”假期,她带着孩子参加了一场户外露营活动,“户外旅游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互动方式,通过人与景的互动,孩子情感会更加细腻。”

  伴随代际更替,“90后”“Z世代”新生代家长主打“高质量陪伴”,以往“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正逐步向与孩子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的方向转变,研学游热潮兴起。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研学游经济市场运行监测报告》称,中国研学游市场发展迅速,2023年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研学游行业企业主体类型丰富、数量多,提供的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关监管与项目开发仍存在提升空间。

  “‘边玩边学’是旅游经济与文化需求消费多种业态融合的新趋势。”南昌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戴庆锋说,增长见识与旅游相结合是符合民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种具体表现,特别是对于正在增长知识的孩子群体及希望假期放松身心的家长群体。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研学游行业市场的成熟,未来没有核心产品竞争力的研学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相关企业需根据研学旅行未来趋势制定特色研学项目应对市场挑战。(完)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地月最强“传声筒”鹊桥二号有何绝招?总设计师张立华揭秘

据文昌市官方统计,一个多月来,别具特色的“村味”排球联赛为当地积聚不少人气,海南“村VA”合计接待现场观众超过48万人次。

【路见西藏 中央媒体“两路”行】五脏六腑地位不同,藏医教你摆脱亚健康!

2021年5月,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聚焦共富愿景,这座鞋业小镇重新出发,比如“招大引强”引进龙头企业、鼓励传统鞋企转型升级、开设“共富工坊”增添动能,共同探索“一双鞋”的二次创业路。

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

佳格如今已是农业领域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并成为农业农村部、供销总社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社会化服务科技团队,农业数字化应用推广到了国内多个省份,遍及100多个县区。

国家统计局: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

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故里。朱熹14岁来到五夫,63岁移居建阳,在这里琴书五十载,为五夫镇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至今,五夫镇境内还完整保留着30多处理学文化遗迹,成为研究朱子理学的珍贵历史实物。兴贤古街是五夫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朱熹讲学立说的兴贤书院,有济灾救荒的朱子社仓,以及刘氏宗祠、连氏节孝坊等10余处古建筑。2010年,五夫镇列入国家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

新疆天山南麓和硕县14万亩工业辣椒幼苗移栽工作全面铺开

在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拔得头筹的法国公司是法国电力集团。2021年11月,由该集团与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合作建设运营的江苏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开创了国内中外合资建设海上风电的先河。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中法双方团队克服了台风频发、海缆长、工序交叉多、施工船机短缺、有效窗口期短等难题,最终提前3个月完成建设任务。据统计,该项目年发电量约14亿千瓦时,可满足200万居民的年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省标煤44.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3.75万吨、二氧化硫1704吨。

相关资讯
四川:持续推动全省21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实践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具体体现,是以更先进的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资料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及其组合的优化,推动生产力不断从落后走向先进、从传统走向现代,也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传统生产力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多物质资源和化石能源。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产力逐渐呈现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开始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的产业为主要载体,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新”主要体现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所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质”主要体现在质量、品质、效率、效能等方面的大幅提升。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新质生产力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与生机活力。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